《1.較易受美味影響》
美國的傑遜博士以肥胖跟非肥胖的人進行實驗,他們須要用食指舉起3.2公斤的東西才能獲得三明治,而這個三明治一個是用包裝紙包住,看不到裡面的東西,一個是直接看的到三明治。
實驗發現,肥胖的人對於看不見的三明治,並不太努力想獲得,但對於看的見的,會為了能獲得而拼命舉起重物。
(減肥中少看美食,遠離刺激食慾的東西)
 
《2.無論空腹或是滿腹,都有吃的傾向》
有個實驗以肥胖和非肥胖的人為對象,比較他們在空腹和滿腹的時候給蘇打餅的食量,發現非肥胖的人滿腹的時候比空腹的時候食量少很多,但是肥胖的人滿腹和空腹的食量幾乎無所差異。
(減肥中不要吃超過一餐的量)
 
《3.在焦躁不安時,具有以“吃”發洩情緒的傾向》
情緒低落時,男生大都是藉酒澆愁,女生則是以購物或吃東西來發洩。
尤其肥胖的人藉由“吃”來消除緊張的傾向特別強烈。
(改變排出情緒的方式,不要以吃來發洩,運動是很好的方式喔)
 
《4.大都不善於自我主張》
例如,別人勸吃東西時,大都怕傷對方的好意,不敢斷然拒絕。
(可以拒絕就拒絕,不能的話講明自己正在減重,少吃點)
 
《5.大多是少餐多量或是狼吞虎嚥的人》
一般而言,肥胖的人具有少餐多量的傾向,或是不太咀嚼以至於飲食特別快。
依動物實驗結果得知,一天同等分量的食物,一次吃完的體內脂肪囤積比分六次吃完的囤積的較多。
(飲食細嚼慢嚥,三餐正餐不可少,拒絕不必要的零食及點心)
 
《6.活動量少》
依美國布蘭博士的調查指出,肥胖的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較長,即使是醒著仍是站立的時間短,坐著的時間長。
此外日本名古屋的佐藤教授的報告亦指出,肥胖學生的運動時間比一般學生明顯減少,大多時間是用於看電視、聽收音機或是休養。再者肥胖的人一天步行距離比非肥胖的人短。
(勤快的活動身體,能坐的時候就不要躺,能站的時候就不要坐,利用空餘時間動動身體)
 
 
總結:肥胖的原因很明顯和生活習慣、日常生活、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!
arrow
arrow

    Ja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